电熔镁砂(Fused Magnesia)是由天然菱镁矿、轻烧氧化镁粉或烧结镁砂等 在电弧炉中高温熔融而成的镁质原料,因其强度、抗侵蚀性及化学惰性均优于烧 结镁砂,在镁质及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正越来越多地取代烧结镁砂。
我国冶金行业标准YB/T 5266—2004按理化指标将电熔镁砂分为六个牌号, 其技术条件见表2-3。世界各国生产的电熔镁砂的典型性能见表2-4。
图2-3和图2-4分别给出了以轻烧氧化镁粉和菱镁矿为原料制备的电熔镁砂的显微结构,两者的化学成分和体积密度等理化指标见表2-2。由图2-3和图2-4可见:电熔镁砂的显微结构特征为晶体尺寸大,在几百微米以上,晶间多直接结合,少硅酸盐相。用菱镁矿为原料时,会存在较多的晶间或晶内气孔。
与烧结镁砂相比,电熔镁砂中硅酸盐相含量低,方镁石的直接结合程度高, 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方镁石的良好性能。此外,由于使用时熔渣多从方镁石的晶界 开始侵蚀,因此大结晶电熔镁砂比烧结镁砂中方镁石微晶的抗侵蚀性强得多。因 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强了大结晶电熔镁砂的研究与开发。烧结法制得的大结晶 镁砂中方镁石平均尺寸为60200μm,而一般电熔镁砂中方镁石结晶尺寸为 200400μm,大结晶电熔镁砂可达7001500μm,甚至5000μm以上。表2-5给 出了大结晶镁砂和其他镁砂性能的比较。
但对大结晶电熔镁砂,高振昕从显微结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 认为如果从纯度与晶体尺寸具有一定相关性考虑,要求大晶体以求较高纯度是合 理的,但大结晶有结构强度偏低的缺陷。这是因为,首先,大结晶解理发育充 分,易沿解理面开裂;其次,大结晶多为平直晶界,受力后也易发生沿晶开裂。 因此,用电熔镁砂制砖时在成型中容易使颗粒破碎。国外在生产高档镁质制品 时,常采用海水镁砂做大颗粒(25mm),用电熔镁砂做中颗粒(0.1 ~ lmm), 可能就是为了避免电熔镁砂颗粒在成型过程中破碎。